主题1
提升患者诊前体验
推荐方向:运用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预约诊疗精准度,推行检查检验集中预约等多种预约模式;探索应用人工智能分诊系统,并与门诊电子病历系统对接,形成“智能问诊—分诊—预约—病史采集”流程;探索建立预就诊模式;对诊断明确、病情相对稳定,经评估符合住院指征、行择期手术的患者,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办理“预住院”。其他提升患者诊前体验的创新举措。
主题2
提升患者门诊体验
推荐方向:优化门诊流程设计,缩短患者在门诊的滞留时间;以需求为导向,运用新技术、新理念不断创新门诊服务模式,包括但不限于建立“一站式”服务中心,扩展多学科诊疗覆盖的专科和病种、开设麻醉、疼痛、健康管理等新型门诊,推广门诊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,结合上班、上学等人群的就诊需求弹性安排门诊时间等;优化就诊环境,以及针对老年人、儿童、残疾人、孕产妇等特殊群体,配备必要的便民设备设施。其他提升患者门诊体验的创新举措。
主题3
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
推荐方向: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流程,提升120呼叫定位精度;构建立体化的院前医疗急救体系,提高院前医疗急救的能力;建立急诊急救高效衔接的流程,搭建患者数据院前院内实时交互信息系统,提高急诊急救服务效率;建立健全急诊患者分级救治模式;构建院前院内急危重症救治“三通三联”一体化救治模式;以急诊为平台,建立急危重症患者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;其他提升患者急诊急救体验的创新举措。
主题4
提升患者住院体验
推荐方向:拓展日间医疗服务范围并完善相关制度;丰富临床路径覆盖病种数量及内涵,在医联体内建设一体化临床路径;推进检查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资料的互通共享;探索建立覆盖门急诊和住院全流程服务的疼痛管理新模式;为住院患者提供营养筛查、评估、诊断、宣教、治疗等临床营养服务;开展住院患者心理评估,及时识别患者心理风险,推广分级分层的心理干预模式;建立患者入出院服务中心,优化入出院流程;其他提升患者住院体验的创新举措。
主题5
提升患者诊后体验
推荐方向:以网格化布局的城市医疗集团、县域医共体为载体,优化医疗服务流程,畅通双向转诊渠道,为网格内居民提供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;推动医联体内诊疗信息共享,探索建立智慧医联体;建设基于患者服务为核心的多途径智能随访平台,为患者提供更加科学便捷专业的院外康复和延续性治疗;探索非急救转运服务;其他提升患者诊后体验的创新举措。
主题6
优质护理服务提质扩面
推荐方向:强化责任制护理,严格落实分级护理、查对等护理核心制度;扎实做好基础护理,规范实施护理专科技术,提供身心整体护理;为有护理需求的出院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服务;推动大型医院优质护理资源下沉;其他创新举措。
主题7
转变药学服务模式
推荐方向:对医联体内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延伸的处方进行审核,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理用药;规范开设药学门诊,或设置用药咨询室(窗口);开展“互联网+药学服务”,推动处方流转、药品配送等服务,探索开展用药指导信息推送服务,指导督促患者规律服药;其他创新举措。
主题8
创新康复服务模式
推荐方向:建立康复科与其他专科紧密协作的服务模式,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和功能恢复;借助医联体等多种形式建立康复医疗服务网络,增加康复医疗服务供给;通过多种方式将康复医疗服务向家庭延伸,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、出院患者等人群提供康复治疗、康复训练和指导等;其他创新举措。
主题9
增强信息化支撑和后勤保障
推荐方向:加大智慧医院建设力度,为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支撑;探索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,并为临床诊疗服务提供高质量辅助;提高膳食、保洁质量,改善患者停车条件,在公共区域提供网络、阅读等服务等;其他创新举措。
主题10
增强人文建设
推荐方向:建立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,设立医务社工部门和岗位,丰富医务社工服务内涵,推动医务社工服务系统化、专业化、规范化;弘扬崇高职业精神,牢固树立“以病人为中心”的服务理念,规范医疗机构内服务用语、行为,增强医患沟通意识和能力,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,打造“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”;其他创新举措。
主题11
患者体验管理与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
推荐方向:医院以提升患者体验为落脚点进行的管理创新,包括但不限于调整组织架构、优化部门/科室职责、改革人才评价机制、改革绩效考核与分配、改革学科建设布局、重构智慧服务方案、完善医联体运行机制,以及多措并举关心关爱医务人员,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主动提升患者体验的积极性。